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以肠黏膜免疫调节失衡为基础,以反复肠道溃疡、出血和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IBD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迄今尚无根治手段,病程大多迁延难愈,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该病原本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这一痼疾在我国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 2011年由Wiley-Blackwell公司出版,Peter M. Irving等数十位欧美专家编写的第二版Clinical dilemma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正是IBD领域的一本最新力作。多年来,西方国家对IBD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类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这本书却独具特色,非常值得中国医务工作者一读。概括来说,该书的可贵之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编写阵容强大。全书共分9个部分,57个章节,每个章节均由欧美一流的IBD学者撰写,从病因机制、感染、传统药物、生物制剂、营养、手术等多个方面加以论述,涵盖了IBD研究和诊疗的各个方面。作者团队不仅包括从事IBD研究多年,已蜚声国际的著名专家,也有在该领域正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既有基础研究人员,也有胃肠科、外科和营养科的临床医师,从而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 (二)知识更新迅速。本书第一版出版于2006年。5年过去了,IBD研究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保证知识的“与时俱进(up-to-date)”,这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很多部分几乎完全重写。参照最新指南的要求,全书在IBD的发病机理、生物制剂的合理应用、黏膜愈合对于预后的重要性、维生素D的治疗价值等多个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从而保证了内容的先进性。 (三)贴近临床实际。这是该书一大特色。诚如主编在前言中所述,当初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要对临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以探讨。书名取作“clinical dilemma(临床难题)”正体现了这一目的,也是本书第一版很受欢迎(“well received”)的原因。仅以生物制剂为例,本书就包含了不同生物制剂之间的区别,生物制剂与免疫抑制剂合用的策略,妊娠使用生物制剂的利弊,生物制剂诱发肿瘤的风险等多个章节。这些问题临床医师十分关心,而又苦于缺乏规范指导。该书着力于此,也就保证了内容的实用性。 (四)语言生动活泼。该书语言简洁、准确、流畅,可以看出作者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以章节名称为例,大多数章节均以问题命名,例如“怎样在UC患者中筛查结肠肿瘤?”,“干细胞移植治疗CD希望几何?”,“不同种族IBD的发病机制有何异同?”等,有利于抓住读者的眼球。不仅如此,作者还充分发挥了英语的韵律特点,采取压头韵(两个词的第一个辅音字母相同)的方式命名,甚至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例如“CMV in IBD:passenger or pathogen(巨细胞病毒在IBD中的作用:过客还是病原)?”,从而保证了内容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这是一本IBD领域里不可多见的优秀专著,值得我国胃肠科和外科医师阅读学习。尽管临床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IBD的诊治水平距离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对该病尚不熟悉,不仅误诊漏诊时有发生,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也很普遍。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加快充实和提高自己,争取早日迎头赶上,为我国IBD患者带来福音。 ——吴东 主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2022-06-06 08:49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2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