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1991年Gordon Guyatt为JAMA写《医学论文用户指南》系列文章时创造的新名词。循证医学这个新学科在过去20多年来风靡全球,成为医师、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本书作者首次探索了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可以看作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和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家)对话的现代版。 作者Jeremy Howick博士的专业是哲学,目前在伦敦大学学院为医学生讲授哲学。他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员期间写了这本书。基于作者强大的哲学功底和与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各位专家的深入讨论,使这本书既有严密的逻辑,又能紧密结合目前医学界的实际情况。 本书分四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为导论,共3章。第1章提出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作者认为,循证医学关于“证据”的哲学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级别”,这可以归纳为三个论点:首先,随机对照试验,或总结许多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观察性研究;第二,一般说来,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基于基础科学的机制推导(病理生理学推理);第三,一般说来,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专家的临床判断。第2章提出“什么是循证医学?”,讲述了循证医学诞生的过程,早期对循证医学的定义,以及对循证医学的误解的解答。第3章提出“什么是临床决策所需的优秀证据?”,指出临床决策所需的优秀证据应该满足三个重要特点:说明干预措施的患者相关收益和危害,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患者,包涵其他现有的干预措施。 作者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随机化、双盲和安慰剂对照是否可以比其他方法排除更多的混杂因素?”,本部分包括本书的第4-8章。作者的主要结论如下:关于随机化:虽然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级别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于观察性研究,但是如果观察性研究发现某干预措施的疗效远大于假设的混杂因素作用之和,即可认为该观察性研究提供了最高级别的证据,即不应仅按照研究的类型来划分证据的级别,还应该结合研究的结果。 关于双盲:双盲可以消除许多研究执行过程中的混杂因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双盲法的研究,其证据级别高于非双盲的研究。但是如果干预措施的疗效立竿见影,这时研究参与者与医疗人员的混杂作用很小,双盲法所能起到的作用就相当有限。 关于安慰剂对照:作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采用当前有效药物,而非安慰剂作为对照。 作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第9-10章)强调,机制方面的推理和专家的临床判断应该在循证医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部分(第12章)对前面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了循证医学的两个前沿课题:利益冲突中隐含的偏倚(尤其是厂家资助的研究项目);将循证医学纳入更大的背景中考虑(医学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公平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本书是从哲学层面对循证医学的全面深入思考,有对循证医学本身优点的肯定,有对其局限性的分析,也有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实在不愧为当代的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对话,值得一读。 ——黄久佐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2022-06-06 08:49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2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