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
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
关注3人
粉丝31人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735591
出版社简介

Wiley1807年创建于美国,是一个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全球知名的出版机构,面向专业人士、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学生、终身学习者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服务。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450位诺贝尔文学、经济、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和平奖得主的作品。Wiley 公司总部在美国新泽西的霍勃根,在美国、欧洲、亚太区设有分部。

Wiley是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与全球超过800家专业学协会进行合作,出版的图书品质高,广受学术界认可Wiley 是提供提高科研、教育和专业实践结果的内容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出版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数据库服务和广告;专业书籍、订阅产品、认证和培训服务和在线应用;教学资料和服务,包括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终身学习者提供集成的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能源危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不断地寻找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利用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生物质(能源作物、农林残渣、藻类和生物废弃物)生产能源备受关注。随着对生物能源的兴趣日益增长,不断有涉及该领域的参考书籍出版,但缺少一本专门适用于学生的内容广泛的入门教材。为此,作者编撰了本书,从生物能源的原料及处理,生物能源的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和适用政策等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共计29章。第一部分为生物能源的基础。其中,第1章介绍生物能源;第2章单位和转换;第3章质量和能量守恒;第4章基本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第5章有机化学和糖化学;第6章织物结构化学;第7章微生物代谢。第二部分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其中,第8章淀粉类原料;第9章含油类原料;第10章木质纤维素原料;第11章藻类原料。第三部分为生物转化技术。其中,第12章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第13章酶水解;第14章乙醇发酵;第15章丁醇发酵;第16章合成气发酵;第17章厌氧消化的基础;第18章沼气生产和应用;第19章微生物燃料电池。第四部分为热化学转化技术。其中,第20章燃烧产热和发电;第21章气化;第22章热解。第五部分为生物基炼制。其中,第23章糖类物质的生物炼制;第24章淀粉类物质的生物炼制;第25章木质纤维素的生物炼制;第26章脂类物质的生物炼制。第六部分为生物能源系统分析。其中,第27章技术经济评价;第28章生命周期评价;第29章生物能源的政府政策和标准。 本书从原料的植物结构、糖化学、质量和能量守恒、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转化技术、生物炼制、生命周期和技术经济分析及政府政策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第一、二、三代生物能源的基本信息,对生物能源这一快速发展领域进行了全面概述,是生物能源领域的学生、工程师、研究者和工业界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汤晓玉,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
包埋及缓释学科的出现对食品及膳食补充行业影响巨大,该学科主要围绕使用营养素或提升健康成分来强化食品体系。食品配方中能否成功保持活性物质取决于这些活性物质或成分在食品加工、贮存(货架期)及消费中是否能够保持其稳定性、生物活性及理想的风味。 《食品体系中的包埋及缓释技术》第二版是第一版的改进和补充。与第一版相比,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大的变化:首先,向读者介绍了在其它书中没有介绍的新的包埋和缓释技术;第二,深度讨论了包埋及缓释技术对保健成分及其它活性物质生物利用率的影响。与第一版相同的是,该书各章节都是由各领域知名的研究人员撰写完成。本书共分为12章,第1章,综述了食品体系中的包埋及缓释技术;第2章,讲述了利用超临界流体包埋可食性活性物质;第3章,介绍了复合凝聚包埋技术;第4章,冷冻干燥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基本原理、加工过程和潜在的应用;第5章,微胶囊益生菌;第6章,食品中的乳液投递系统;第7章,改进营养素在纳米自组装液态载体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第8章,包埋和自组装技术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第9章,包埋和自组装技术在糖果和口腔护理产品中的应用;第10章,微囊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和营养价值评估;第11章,微胶囊对鱼油中ω-3脂肪酸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第12章,微包埋或纳米包埋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创新应用。 该书是一本适合从事食品、营养品及消费品领域的科学家及配方师的参考书,对他们使用微胶囊成分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产品配方很有帮助。同时,该书也是一本向研究生介绍包埋及缓释技术、各种包埋技术和它们特定应用的教科书。 张书文,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乳制品加工与质量保证》一书介绍了市场上主要的乳制品从原料乳到包装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及质量保证方面的内容。本书的26位编委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印度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及乳制品企业,确保了书中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对乳制品工业加工和质量控制的潜在指导价值。 本书共分为24章:第1章,综述了乳制品加工与质量保证;第2章,讲述了乳制品工业生产和消费趋势;第3章,介绍了乳腺与牛奶合成:天然真实的生物加工工厂;第4章,乳与乳基料理化组成及功能特性;第5章,乳制品加工相关的微生物;第6章,产品标准及标签管理;第7章,从农场到工厂全产业链体系;第8章,乳基料;第9章,液态奶产品;第10章,发酵乳制品及酸奶;第11章,奶油和涂抹乳脂肪加工及质量保证;第12章,奶酪;第13章,蒸发及浓缩甜乳制品;第14章,干乳制品;第15章,乳清及乳清制品;第16章,冰激凌及冷冻甜点;第17章,布丁及乳基甜点;第18章,乳与乳制品的营养健康功效;第19章,乳与乳制品的感官评价;第20章,产品发展策略;第21章,乳与乳制品包装;第22章,非热加工技术在乳制品工业的潜在应用;第23章,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第24章,实验室分析乳与乳制品。 本书适用于各大学乳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授、学生及乳制品工业生产、研发及质量控制人员阅读参考。 张书文,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乳化剂是许多工业食品配方必须成分。乳化剂能够在界面两相之间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稳定油水复合物,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蛋黄酱、冰淇淋或沙拉酱等都有乳化剂的功劳。乳化剂也能稳定气/液混合物从而形成泡沫。更重要的是,乳化剂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在质地和感官改性、保质期的提高,或者作为淀粉或蛋白质的络合/稳定剂。乳化剂常见的应用包括改变巧克力的流变性,增加面团的筋道和保鲜面包。 本书共分为15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乳化剂的功能及最新研究进展。前13章讲述了传统的和新兴的食品乳化剂类型。通过解析乳化剂的发现过程、化学结构,循序渐进阐述其作用模式。此后进一步讨论乳化剂的生产和提取过程及其物理化学特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不同乳化剂的生产应用逐一阐明。第1章介绍了胶体和乳化剂系统;第2章讲述不同来源的磷脂作为乳化剂原料的应用;第3章介绍磷脂酸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第4章讲解单、双甘油酯在食品中的应用;第5章阐述了单、双甘油酯脂类的制备以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6章讲解单甘油酯双乙酰酒石酸酯在面包烘焙中的作用机理;第7章讲解蔗糖脂类发现历史、物化性质及抗菌性;第8章阐明多甘油脂类的物化性质和应用;第9章介绍了聚甘油蓖麻醇酯的使用及相关法律规定使用的条例;第10章丙二醇脂肪酸酯在面包和雪糕中的应用;第11章讲述硬脂酰-2-乳酸钠、乳酰化硬脂酸钠在增加淀粉和面团筋性的应用;第12章讲解失水山梨醇酯和聚山梨醇酯在面包、乳业和饮料中的应用;第13章具体举例说明乳化剂在冰淇淋和乳品中的应用;最后两章说明了乳化剂使用规范条例和乳化剂的检测分析手段。 本书为方便读者,在最后的附录中给出相应的检索,总结乳化剂种类与应用,并给出国际通用检索E-号、国际常用名、俗称和引用分析标准及方法。读者通过该书可以了解乳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及其在食品制造业中的独特魅力。该书适合于食品科学技术专家、配料供应商和食品质量控制人员阅读。 芦晶,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食品生物技术是一个动态的领域,该技术近年来也在飞速的发展,通过该技术不仅有效地处理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食物的营养和健康。最初的食品生物技术,人们主要探索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作用,现在已经发展到增加食品的保质期、提高发酵食品的风味等等。本书主要介绍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前沿生物技术。内容涵盖了多个主题,比如:发酵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功能食品和保健品领域的研究进展、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控制研究进展,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每一个主题均是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或者审稿。 本书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食品的质量和营养,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以及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第二部分探讨了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重点对酶在食品工业的使用范围和酶在食品加工过程提高食物的质量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介绍了发酵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利用rDNA技术和不断发展的组学技术改善发酵剂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第四部分探讨了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健康和安全问题以及他们的作用机理分析。第五部分介绍了使用生物技术来对食品加工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第六部分讨论了食品安全问题,重点综述了利用最新的工具和分子技术来检测和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第七部分综述了在食品加工处理领域的新兴技术,主要探讨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包装食物以提高营养质量和延长货架期。 食品生物技术是一个跨多个学科的庞大领域,本书涵盖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了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比较全面和详尽的信息,适合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食品政策制定者阅读使用。 逄晓阳,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在过去100年间,电在渔业生产、管理和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渔业生产中,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鱼类捕获以满足生产和研究需要,溪流中迁徙鱼类麻醉和镇静以便用于计数和标记。鱼类种属多样性决定了在鱼类捕获和研究过程中,所用电压高低不尽相同,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电鱼捕获方法根据捕获季节、地域和品种而有所不同。以往关于电鱼捕获方法描述或者过于简单语焉不详,或者过多科学描述晦涩难懂。基于此,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电鱼研究方面的历史和最新进展,作者运用通俗易懂语言和描述方式在技术和理论层面对电在鱼类捕获中应用进行了全方位阐述。 全书共计15章。第1章,关于该书简介;第2章,电在鱼类应用的研究发展史;第3章,电鱼健康和安全;第4章,电鱼过程中创伤;第5章,电鱼过程中使用装备;第6章,影响电鱼效率的因素;第7章,电鱼过程中操作技术;第8章,电鱼实践技巧;第9章,电在鱼类种群数量评估中应用;第10章,鱼类围栏;第11章,鱼类计数;第12章,鱼类电激麻醉;第13章,鱼类福利;第14章,电鱼记录;第15章,总结。 本书作者综合了过去40多年间,电在鱼类研究和管理过程中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该研究领域的最全面和最丰富的研究内容,信息量非常大。对从事渔业捕捞、鱼类养殖生产的科研人员及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贾玉东,副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共同渔业政策(the Common Fisheries Policy, CFP),是欧盟最完整的政策之一。在里斯本条约下的CFP和欧盟的贸易政策、内部市场、货币政策(针对欧元区成员国)和关税同盟一样,是欧盟的基本支柱政策。CFP关注5个方面专属管理,核心内容是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CFP已成了欧盟政策成功或失败的标志窗口。它随着欧盟一体化的进程而发展,是欧盟内、外公众意见的重要表达方式。它的重要性已超出了在欧洲经济的背景下,渔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作者是欧盟委员会海洋事务和渔业的理事长, 有20多年在欧盟委员会执行CFP和在欧盟外执行渔业管理经验。作者从直接经验入手,深入、全面的介绍CFP的历史、诞生和扩大,内容覆盖CFP的主要方面。全书共计17章。第1章,CFP的重要性;第2章,CFP的起源;第3章,欧盟的扩大和CFP;第4章,保护政策;第5章,船的政策;第6章,组织结构政策;第7章,外部因素;第8章,地中海的特殊性;第9章,强制执行的CFP;第10章,对CFP的科学建议;第11章,渔业和环境;第12章,利益相关者;第13章,CFP的治理;第14章,养殖;第15章,CFP的二次改革(1992年和2002年);第16章,2013年CFP的改革;第17章,未来规划。 本书给学术界(鱼类生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生物保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等)、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商业运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渔业研究和管理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唐琳,副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从《山羊疾病》第一版的出版到目前最新的第四版已经历经25年,目前距离第三版的出版也已有7年。该书最初的编写初衷是为兽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实用有价值的临床实践指导。本书是对上一版全方面的修订和更新版本,内容涉及山羊兽医学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评估检查、诊断、治疗到防控等等。 随着一种新的反刍动物疾病在北欧的广泛流行,并最终鉴定出该病是由一种叫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的;紧接其后的是本世纪早期出现的蓝舌病和英国结核病的大规模暴发,其中山羊结核病的重要性长期被英国的饲养者所忽视,针对这种状况,在第四版《山羊疾病》中作者增加了对外来病的诊断及相关介绍。并应读者要求,第四版中增加了有关毒性植物方面的章节,以及安乐死、剖检技术和骨折的修复等内容的介绍;扩大覆盖了主题数量和内容,以满足英国以外读者的需求。另外,在第三版的基础之上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尽量包括了最新的参考文献以满足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共分26章节,分别介绍了雌性山羊不孕、流产、雄性山羊不育、临产、弱仔、生长迟缓、成年山羊和小羊跛行、慢性体重消耗、外部炎症、皮肤病、神经疾病、乳腺疾病、腹泻、疝气、腹胀、呼吸性疾病、贫血、突然死亡、剖检和安乐死、眼病、有毒植物、老年山羊病、饲养健康和生物安全、麻醉、断角、外科手术技术等。最后是山羊的用药附录,同时,推荐了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的书目。 总之,紧凑、实用和全面更新的第四版《山羊疾病》为兽医和所有从事山羊动物健康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指南。 侯绍华,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梭菌病是由梭菌属(Clostridium)中致病性菌种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很多是人畜共患疾病。人类多因梭菌产生的毒素而中毒死亡,其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动物中多见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 自从1975年由Max Sterne 和Irene Batty编撰的《致病性梭菌》出版以来,至今未有动物梭菌病方面的英文专著出版。本书的问世为研究动物梭菌及其疾病提供了全面、前沿的理论背景,加深了对动物梭菌病的认识,指明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书共分五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章节组成。 第一部分从不同梭菌属成员的分类关系,微生物生理与致病属性,代表性动物源致病梭菌等角度介绍了致病性梭菌。第二部分用4个章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不同梭菌成员所产生毒素的类别、结构、致病机制、免疫属性以及对应的疫苗、药物设计借鉴意义。第三部分用11个章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不同致病性梭菌属成员感染胃肠系统所导致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显微病理改变、致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等。第四部分用6个章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黑腿病、气性坏疽、家禽坏疽性皮炎、牛传染性血尿病、传染性坏死性肝炎、Tyzzer病等梭菌组织毒素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病变、诊断、防控。第五部分介绍了破伤风、肉毒中毒等梭菌神经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病变、诊断、防控。 全书图文并重,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实用价值。为方便读者查阅文献,书后附有参考文献、词汇表和英文索引。本书适合于微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兽医学从业人员、药物与疫苗研发人员等使用,也可作为兽医、医学、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 赵占中,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 2 3 4 5 6 23 跳转到